银行不设公厕 并非一件小事(专家说)

浏览:1504 作者:维权网 评论:0 发布日期:2007-5-17 8:08:49
 

 
 
  ●政府监管银行服务质量缺位

  ●改革方向迷失忽视公众利益

  ●彰显公共品短缺与结构畸形

  ●扭曲了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

  银行收费悬念着实让行业自律处于尴尬境地。4月20日大限已过,许多内资银行表示跨行查询收费暂停,民意的力量似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制度变迁,银行改革,外资介入,收费不断,排队长龙,缺失公厕,银行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民众抵制和反对银行乱收费主要基于以下理由:理由之一,国有银行本为全民所有,40000多亿注资和资产剥离,银行改制上市后,理应洗新革面,让全体人民分享金融改革与开放的成果。银行改革如果成为收费创新,不可能让民众信服地去接受银行收费服务。

  理由之二,银行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银行服务是一种集体的社会性的共同需要,这种特殊的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缺乏,说明国有银行仍然处于垄断强势地位,其服务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不断获取额外利润,极易引发市场失灵,最终导致民众不满。

  理由之三,银行服务监管是基于特定经济体制下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也是宏观经济学的精髓所在。必须将银行置于社会公众视野之中,以信息披露制度等来决定对服务较差银行的处理对策。监管当局如果放任银行乱收费,极易导致银行约束软化,行业自律也会形同虚设。

  理由之四,银行服务主要满足社会公共金融服务需要,它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无差别共同享有的需要,如果银行服务成为民众“奢侈的消费品”,即便社会成员付出了成本,最后受损失的仍然是银行自身,因为银行由此会丧失市场效率。

  银行服务质量低下,多收费与排长队并存,老大妈要穿“尿不湿”去银行办事……据统计,顾客平均排队时间长达85分钟,95%以上的银行营业大厅没有为百姓设置公厕,这到底反映出什么问题?

  一是政府监管缺位。基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监管当局必须依法对银行业的服务质量进行规范和制约,强调银行监管社会公共利益价值取向。否则,银行监管必将陷入监管成本高企与监管效率低下并存的怪圈。新时期如何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众的切身利益,是强化和完善银行监管的又一现实挑战。

  二是银行自身改革方向迷失。银行是一个肩负着巨大社会责任的特殊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银行资金的配置效率,从而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如果VIP室富丽堂皇,营业大厅熙熙攘攘,一味嫌贫爱富的银行在中国必遭唾弃,丧失民众支持的银行改革也难以为续。

  三是金融生态有待改善。银行缺失公厕,进一步彰显银行公共品总量短缺与结构畸形。

  四是扭曲了经济主体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银行服务属于社会财富分配环节,如果说企业分配强调效率,政府财政分配主张公平的话,那么,银行信用分配则体现全社会的诚信价值观。过度收费和缺失公厕,意味着银行公众服务缺乏诚信,银行与民争利,银行霸王条款长期蔑视“帝王利益”,这与饭馆强行收取客人酒水开瓶费并没有多大区别。

  企业化经营并不能规避责任市场化发展也不能漠视公德但愿银行能以缩短百姓排队时间、停止乱收费和增设银行大厅公共厕所,作为改善服务的三大突破口。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05-17 第05版)

以下是网友对 银行不设公厕 并非一件小事(专家说) 的评论:
[本主题共0条评论 | 每页显示6条评论]
评论前,请先 登录
验证码: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诚信企业 理事单位 质量监督

3.15诚信维权网
声明:凡本网注明“3.15诚信维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3.15诚信维权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10-61706839 或者发邮件至china_xfz315@126.com 京ICP备12034147号-1
版权所有:3.15诚信维权网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显示器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

网站备案序号:[ 京ICP备 120341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1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