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紧急呼叫“110”至今未入手机“国标”

浏览:2237 作者:维权网 评论:0 发布日期:2006-7-23 21:06:40
      明明是在中国境内生产并销售的手机,在拨打紧急电话时,却只能打出“911”而不认中国的“110”。这究竟是产品缺陷还是另有隐情?本报18日刊登《手机紧急呼叫拨不通“110”》一文后,为了进一步查清幕后原因,记者19日带着多部手机来到负责手机入网监测的信产部泰尔实验室,却意外得知:110、119、120等常用号码,并未作为紧急呼叫号码列入我国通信产业的相关标准。

  ▲▲“国标”中未确定紧急呼叫号码

  在泰尔实验室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查阅到这样一段描述紧急呼叫功能的文字:“即使在手机中设置了限制呼叫或没有插入用户识别卡(SIM)的情况下,只要在业务网覆盖区域内,用户仅需按一个预先设置特殊号码(如119、110、120等)的特定键,就可将所代表的特殊号码发出。”然而在记者实验过程中,多数手机在紧急呼叫时均无法拨通文中所提及的119、110和120这三个号码。

  “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出现。”泰尔实验室负责工程师答复说,我国手机入网检测参照的是标准号为“YD/T1214-2002”和“YD/T1215-2002”这两项标准。记者在翻阅了这两项标准后发现,其中都提到应对手机进行“紧急呼叫”的测试,但并未进一步说明,用于测试的紧急呼叫号码应该是“110”还是“911”。可以拨打911却不能拨打110,手机也能照样通过入网检测,“紧急呼叫”岂不形同虚设?

  ▲▲110、119未纳入国际规范标准

  据专家介绍,我国在制定这两项行业标准时,曾借鉴了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和欧美国家发起成立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相关标准,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了适当修改。但据泰尔实验室工程师透露,我国至今并未将110、119等国内的紧急呼叫号码,提交给相关的国际组织。“比如在ETSI长长的全球紧急呼叫号码名单中,有美国的911和欧盟通行的112,但是没有中国的110或119。”

  “手机产业已经全球化发展,在有国际规范标准的前提下,手机厂商在设置紧急呼叫号码时,会以国际规范为准。”这位工程师认为,这样才能保证用户在全球任何国家都能够随时拨打紧急呼叫号码。不过记者在实验中发现,LG一款CDMA手机便能在不插卡的情况下成功紧急呼叫110。

  ▲▲为防骚扰电话截断紧急呼叫?

  除了手机自身的原因,国内的手机销售模式是横在手机用户与110之间的又一道深坎。据了解,在欧美等其他主流手机销售市场,手机是由移动运营商销售提供的。“当用户办理入网手续时,实际上便已将其真实身份与每部手机独有的IMEI码相捆绑,即使在未插卡状态下进行紧急呼叫,接警部门也能够知晓拨打电话的用户身份。”

  但是在我国,手机可以通过家电卖场或专卖店直接购买。即使已经实行了“实名制”的后付费手机用户,其实名也只是与手机卡相捆绑。专家表示,在相关部门无法确认其身份的情况下,如果“裸机”也可以随时拨打110或119等紧急电话,很可能造成大量骚扰电话的出现,干扰正常的接警秩序。所以即使目前有手机能够拨打110等号码,用户听到的也只是语音信息,并非真正的人工受理电话,也无法真正起到紧急呼叫的作用。

  对于专家的解释,一些手机用户并不认可。“打骚扰电话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理性的手机用户不会这么无聊。”还有用户认为,为规避骚扰电话而不发展手机的紧急呼叫功能,有“因噎废食”之嫌。

  ▲▲用户呼吁尽快解决问题

  即使大批用户建议将所有手机开通拨打110或119的紧急呼叫功能,信产部专家认为在短期内恐怕难以实现。“目前国内手机用户群已非常庞大,如果要求这些用户全部进行IMEI号码的实名登记,在实际操作上并不现实。一旦所有手机集体开通紧急呼叫功能,短期内有可能出现部分用户试拨的情况,即使其比例不高,也有可能对目前110、119等本已紧张的网络资源构成影响。”

  “如果现有的手机不能解决紧急呼叫问题,至少在今后新的手机产品和网络运营中,也应该考虑到这一问题。”手机用户赵女士建议,今后在修订行业标准时,主管部门应该将用户对紧急呼叫的实际需求考虑在内,使其符合中国国情,真正在国内得以使用。“毕竟今天我们对手机已经非常依赖了,作为提供通信服务保障的相关部门、手机厂商和运营商,都应该在关键时刻负起拯救生命的责任。”

  对于大多数手机用户来说,需要拨打紧急呼叫的机会可能微乎其微,但当有人真正陷入危难之时,一个能够拨打紧急呼叫的手机,却可能是无法替代的宝贵生命线。从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大局思考,无论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缺陷,都不构成拒绝提供紧急呼叫功能的理由。难道相关部门不应立即采取措施,让手机紧急呼叫早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吗?
以下是网友对 北京日报:紧急呼叫“110”至今未入手机“国标” 的评论:
[本主题共0条评论 | 每页显示6条评论]
评论前,请先 登录
验证码: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诚信企业 理事单位 质量监督

3.15诚信维权网
声明:凡本网注明“3.15诚信维权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3.15诚信维权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网转贴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正规网站,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致电010-61706839 或者发邮件至china_xfz315@126.com 京ICP备12034147号-1
版权所有:3.15诚信维权网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显示器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

网站备案序号:[ 京ICP备 1203414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1004号